飲食與運動療法是積極的減肥方法,對控制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等疾病均有利。大多數人在飲食控制上會遇到三個難題:1、饑餓難忍,而不能節制飲食。在減肥的早期,出現饑餓感時可以吃一些含熱卡極低的食品如西紅柿、黃瓜等來滿足飽腹感,堅持一段時間后,饑餓感就會逐漸消失,進食量會逐漸減少;2、擔心營養不良而過多進食。實際上,只要按照醫生給出的膳食營養配方去做,是不會出現營養不良的;3、很難改變舊的大吃大喝的飲食方式,至于改變舊的不科學的飲食習慣,就只能靠自己的毅力與信心來克服了。
為此我們倡導預防代謝綜合征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一個信念:與肥胖決裂;二個要素:不多吃一口,不少走一步;三個不沾:不吸煙,不飲酒,不熬夜;四個檢查:定期查血壓、血糖、血脂、血粘度;五六個月:減肥不求速成,每月減1、2公斤即可,五、六個月后就很見成效;七八分飽:飲食上要“總量控制、結構調整、吃序顛倒”,即每餐只吃七八分飽,以素食為主,營養均衡,進餐時先吃青菜,快飽時再吃些主食、肉類。
運動療法因人而異,因時間不同、場地不同、條件不同而異,選擇散步、快走、慢跑、游泳、騎車、打球、跳繩、健身運動、太極拳等。原則是:就地取材、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單純的飲食與運動療法治療幾個月后仍難以控制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等疾病時,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同時切忌心存幻想,以為有了藥物就可以放松飲食與運動治療。最好在可能的情況下把飲食與運動治療堅持終身。
3.3億,這個超過美國總人口的數字居然是我國高血壓的患病人數!
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最新的研究結果公布——2010年中國成年人中高血壓患病率高達33.5%,據此估計患病總人數已突破3.3億!盡管高血壓人群如此龐大,但仍存在不知高壓、不知如何降壓、不知如何用藥控壓等現狀、導致血壓控制不盡如人意。
已高壓—1.3億患者不自知。
3.3億的患病人群,相當于每3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高血壓,而在這3.3億人中,有1.3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壓。因此,就更談不上控制血壓了。
3.3億這個驚人數字的背后,隱藏著更加令人擔憂的現象,那就是高血壓年輕化趨勢和血壓控制達標極低問題。25歲到34歲的年輕男性中,每5人中有1人患高血壓?!罢f起高血壓,人人都覺得自己知道,但再追問一句,你的血壓多少或是血壓正常值應該是多少,大多數人就答不上來了?!北本└哐獕郝撁搜芯克彼L張新華教授說,“我國高血壓控制率僅為6.1%,即使在接受治療的患者中,也有3/4的人血壓沒有控制在140/90mmHg以內?!?
防高壓—不知減重減鹽就可降壓。
高血壓怎么防?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于康教授在他的微博上指出,對肥胖者,體重下降5%至10%,就可對控制血壓產生益處。世界高血壓聯盟主席劉力生也曾提出,對重口味者,將鹽改為低鈉鹽,將食鹽量減少為原來的一半,就可對降低血壓產生益處。但就是這簡單的控壓方法,卻有很多患者并不知曉。事實上,這是相對容易實現和長期維持的水平。最關鍵的是僅僅這樣一個改變,就能產生健康益處??梢?,關鍵不是能不能,關鍵是先知曉,再行動。
降高壓—不知“一口水一片藥”用藥法。
血壓達標為何這么難?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心內科主任李勇教授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大多數患者除了高血壓外還合并糖尿病等慢性病,因此吃藥多,易漏服,難以嚴格用藥。這對降壓非常不利。要想減壓,就得連續作戰,堅持用藥。
最簡單的就是:一口水,一片藥,單片復方制劑已成為高血壓治療新趨勢,與增加單藥劑量相比,單片復方降壓藥作用更強,不良反應更少。此外,要全面提升家庭健康意識,并提升健康行為,比如家庭常備一個電子血壓計,實時監測,讓家人安心,放心。
”
家康科技:“測的準,才放心
A:當人體或額溫計從兩個明顯溫差的地方出入后,需要15-20分鐘適應新環境后才能測量.
B:運動,沐浴,用餐后至少要休息30分鐘以上才能測量.
C:額頭采用冷敷等降溫措施后要休息一段時間才能測量,否則會影響測量結果.
D:測量時最好在溫度比較穩定的環境下測量.空氣溫度在85%以下.
E:發燒初期或服藥后,人體體溫臨床表現波動較大.所以最好多次較高頻率進行體溫測量.
屏幕顯示紅色主要有兩種情況1:開機時屏幕顯示紅色. 2:測量后顯示紅色.
如下情況開機時會導致屏幕顯示紅色的:
A:當環境溫度低于5℃時額溫計開機時就會顯示紅色.(該情況時應將額溫計移至5℃以上環境,待額溫計屏幕恢復正常后才測量)
如下情況測量后會導致屏幕顯示紅色的:
A:當額溫計處于人體模式時被測物溫度低于34℃的.
B:當額溫計處于目標物模式時被測物溫度低于0℃的.
該款額溫計目前有兩種測溫模式,人體模式和目標物模式.人體模式主要用于測量人體額頭等皮膚表面溫度,而目標物模式主要用于測量環境溫度,空氣溫度,洗澡水溫度,牛奶溫度等。
三通法,利用三通管將2種測量設備進行連接,讓電子血壓計與水銀血壓計在同一時間對人體的同一個部位血壓進行測量。
新國標要求電子血壓計在靜態標準環境下(濕度,濕度,電磁,聲音等要求),誤差在 3 毫米汞柱以內.誤差 3 毫米汞柱不是說波動是 3 毫米汞柱,而是用血壓計模擬儀測量時,輸入值與測量輸出值偏差不能超過 3毫米汞柱.動態實際人體測量時誤差不能超過8 毫米汞柱.這是要在完全標準環境下用標準姿勢,標準方式進行測量(休息 10-15 分鐘,安靜放松的環境下測量等眾多標準),測量比較對象不是水銀血壓計,而是有創血壓測量值.但在實際消費者使用過程中,會因大量的干擾因素存在而讓波動更大.包括溫度,濕度,電磁,測量姿勢,測量方式等均可對結果產生明顯的影響。
家康公司生產的電子血壓計采用兩年質保終身維護的售后服務政策.如果質保期內的產品存在非人為損壞且不可修復的質量問題的我們可以給于置換新機。(依具體情況而言)
臨床醫學上有一種叫作"白大衣高血壓",也稱“門診高血壓”。指有些人去醫院就診時,在醫生診室測量血壓時血壓升高,,但回到自己家中自己測血壓或 24 小時動態血壓監測(由病人自身攜帶著測血壓裝置,無醫務人員在場)時血壓正常。這是病人見到穿白大衣大夫后精神緊張,血液中就會出現使心跳加快的兒茶酚胺,同時也使某些血管收縮,增加外周阻力,從而導致血壓上升。所以在家測量時與在醫院測量時的數值才存在一定的差異。
電子血壓計是利用現代電子技術與血壓間接測量原理進行血壓測量的醫療設備。利用傳感器采集脈搏信號,測量高壓、低壓值,其工作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靈敏度高,使用方便.家用的建議購買全自動電子血壓計,可以自已操作,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快捷。
水銀血壓計是通過醫生用聽診器來聽血液通過血管管道形成渦流時發出的響聲,同時觀察水銀刻度變化來得出測量結果的.但水銀血壓計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包括最小刻度規格不一(有的甚至是 5mmHg 為最小單位),醫生的聽力及視力的差異,水銀柱斷線或翻泡,水銀泄露,零位失準,水銀氧化導致管壁模糊甚至氣孔堵塞,漏氣等而導致測量數值變化不一.使用時需由專業的醫務人員來進行操作,使用起來很不方便。
因為我們人體手腕的血管比較細.而手臂上血管比較粗.手臂的在測量時與心臟水平位置較為接近,所以手臂式的測量結果一般會比手腕式的穩定,與人體真實血壓較為接近.因此如果為了讓測量結果較為客觀一些,我們建議用手臂式進行測量.當然手腕式的使用起來會相對方便。
對于常用的電子血壓計(包括水銀血壓計),都是間接法測量血壓的(或是無創測量,此相對于有創測量而言),相對于直接測量法來說都存在一定的誤差。間接測量法不適合血壓過低或過高的人使用,尤其對于大出血的病人,其本身血壓嚴重偏低,間接法測量可能會造成超過 40%的誤差而導致醫生做出錯誤判斷。另外,腕式電子血壓計,不建議老年人使用,因為他們的血壓本身較高,血液粘稠度高,用此類血壓計測量的結果與心臟本身泵出的血壓相比已經降低了很多,這個測量結果失去參考意義,對于老年人而言,建議使用臂式電子血壓計。另外對于部分血管硬化程度較高或血管收縮嚴重導致隱藏過深,脈博信號非常微弱的老年人或表皮脂肪非常厚的肥胖者而言,因在測量時要完全阻斷其血流是非常困難而容易導致測量失敗,因此建議不要用電子血壓計進行測量,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用水銀血壓計或有創測量的方式來測量血壓.另外據大量臨床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普通公眾的人群中約有 5%的人不適合用間接法(無創法)來測量血壓,對于該群體可以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有創的方式來測量.不論是電子血壓計還是水銀血壓計,測量時測量位置比心臟的垂直高度每差正負 1.3 厘米,血壓值就會產生正負 1 毫米汞柱的誤差。
根據人的生理特征,人在一天之中血壓的變化達 10 萬次以上,測出兩次數值完全一樣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就是人在睡覺時血壓也是在不斷的變化.另外人一天之中不同時段的血壓是不一樣的.且變化是隨機不規律的,并不呈現出一定的變化規律,從而造成人體相近的兩次血壓測量會經常測出不一樣的結果.這也是臨床醫學上的普遍認知。